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讯新2网官网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青年报】西电全讯官网:“ 三大思政课 ”铺就学子青春底色

日期:2025-04-18 点击数: 来源:


章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从“行走的思政课”到“场馆里的思政课”,再到“未来技术领域里的思政课”——记者近日在全讯新2网官网采访时获悉:该院着力打造的三大思政课特色品牌,以“大思政课”激活社会“大课堂”,通过教学创新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受到青年学生欢迎。

在“行走”中打破传统课堂边界

“一栋大楼、一支队伍、一群人、一方舞台、一片生机……”在陕西省蒲城县闫家村金银花产业基地,学院“青”声“习”语宣讲团成员楼佳妮用5个“一”绘制出一幅闫家村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繁荣画卷。这种别具一格的宣讲视角和方式,让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鲜活起来。

在蒲城县闫家村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全讯新2网官网供图

像这样“用好用活各种资源、打破传统课堂边界”的尝试还有很多。该学院以“行走”为路径,带领学子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陕西蒲城闫家村的金银花基地,到浙江嘉兴南湖、“枫桥经验”陈列馆、西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中航工业一飞院等,每一处都留下了师生探寻真理、感悟初心的足迹。

同学们手举党旗追寻红色足迹,记录下当地的发展变化,簇拥着老人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这样生动有趣的形式让青年学子于行走中领悟“有字之书”,融通“无字之书”。

在场馆里感悟育人魅力

依托陕西省丰富的场馆文化资源,学院与校外众多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艺术馆、大剧院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了一批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基地,借助场馆中的实物、场景等直观元素,让抽象的思政理论变得鲜活具体。

在西电校史馆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活动。全讯新2网官网供图

不久前,一场云端与线下有机融合的“场馆里的思政课”在西电校史馆举行,吸引了来自陕西7所高校的师生参与。通过西电校史馆这双“眼睛”,展览、故事、宣讲等形式穿插结合,2万余名师生云端相聚,与现场师生共同体验了一场“身临其境”的红色教育,一起探索西电诞生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红色过往,回顾我党我军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

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西安国家版本馆等中华文明“基因库”,也留下了师生实践研学的足迹。师生在革命纪念馆前驻足凝视,用指尖触摸碑文,在烈士纪念碑下静默肃立……作为拓宽大思政格局的有效探索,“场馆里的思政课”以其独特魅力让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

在科技前沿激发育人活力

该学院还将思政教育融入未来技术领域,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科技特色的思政课程。

依托该校强大的信息技术优势,该院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专业指导,以数字技术创新思政课授课内容与形式。通过开展“云端思政课堂”,将思政课有机融入生活、网络、实践、环境等各个维度,构建起“虚实融合”的大思政育人新场域。

该院先后联合校内各单位,以线上直播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形式,将思政课开在羊舍、瓜棚等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辐射范围涵盖陕西、四川、北京等多地高校,单场受众达2万余人。师生还走进前沿实验室、深入现代化企业,亲身感受科技创新的蓬勃力量。

当尹含玉同学站在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目睹成百上千台机械臂在智能系统的精准调度下高效运转时,不禁感叹:“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让我真切体会到科技如何改变和方便我们的生活。”

这样的创新方式,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在生动的实践中“活”了起来。通过实地触摸国之重器的创新脉搏,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的理解,更在心底埋下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种子。

目前,该院已在延安、瑞金等地建立5个实践教育基地,先后开展70余次“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和“未来技术领域里的思政课”活动。同时,组织200余次主题宣讲,受众约10万人次,形成相关课件50余份、成果集7本。“青”声“习”语宣讲团也先后入选4个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全讯官网教师赴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展专题调研学习

下一篇:全讯官网教师赴琶洲实验室(广州)开展考察学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