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点睛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点睛 > 正文

【重温“3.18”讲话】“大思政课”视域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思考

日期:2024-03-18 点击数: 来源: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是基于教育教学规律、个体发展规律,使不同学段思政课程呈现出既相互独立又辩证统一、既前后衔接又螺旋上升、既层次优化又系统整合的理想状态。

构建大格局:大中小思政课工作一体化布局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治课一体化建设,首先要落实在顶层设计上,落实在党的领导、各级党委的工作布局当中。各级党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要在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工作部署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党委工作总体布局。教育主管部门、各级主管单位应切实加强对思政课的一体化布局,以政策、文件、意见等形式,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给予明确地规划和指示,从领导机制、工作机制方面对进一步开展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规划。各地教育部门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地区德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将上级部门关于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指示和要求具体化、细化为可实施和操作的具体方案,并将其落实在思政课的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上。不同阶段、不同类别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规划大中小思政课程体系,以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环上升、有机统一的合理结构。

锤炼大先生:大中小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环节。思政课富有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其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活动的实施、创新路径的探索都需要思政课教师来完成。思政课教师是学生走近思政课、走进思政课,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和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领路人”。推进大中小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首先是要确保大中小各个学段配备有充足数量的思政课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一体化建设。其次要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专题培训。高校全讯新2网官网要充分发挥一体化的平台优势,承担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创新研究,及时把最新研究成果向大中小学推广,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相关资源,给予理论和实践指导。复次不同学段教师要牢牢掌握该学段思政课的基本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注重科研和教学能力一体化。继续加强大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力度,定期举办思政课教学交流会。思政课教师就本学段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进展进行及时沟通交流,共同开展教学研讨、共同组织课题研究,开展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经验宣传。开展示范性教学展示活动,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法途径、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一体化统筹为新时期思政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坚持大协同:大中小思政课教学过程构成要素一体化规划

现代教育学理论当中关于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说法众多,主要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七要素说、八要素说、九要素说、要素层次说等,其中三要素说和七要素说最具代表性。“三要素说”指的是教师、学生、教材。“七要素说”指的是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反馈[1]。为了较为全面地探讨思政课教学过程一体化,本文以“七要素”学说为依据,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三个要素来探讨。

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规划。课程内容体现了课程目标,规定了教学程序,限定了教学方法选择范围。推进大中小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要求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设置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建构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螺旋上升的内容体系。小学阶段主要以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主,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和社会基本常识。中学阶段主要基于小学阶段的基础之上,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接受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等。

不同学段教学方法的分众化运用。大思政课,妙用配方,妙用方法。中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通过教师课上引导,课下德育体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小学阶段的思政课目标,体验式教学包括不同类型的主题教育、情境体验、志愿服务、个性化体育活动等形式,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大学阶段的教学方法则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可以采用案例讲授、分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当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模式,注重推动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发展,善用社会实践。

思政课教学环境的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影响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由课堂物质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构成。在课堂物质环境的优化方面,需要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配备并及时更新教学设施,合理安排各学段的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方式。在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方面,积极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人际关系对于思政课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此外,还包括不同学段的学校要竭力打造良好校风学风、制定明确规章制度等。

形成大体系:思政课评价机制一体化统筹

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评价体系具有诊断、反馈、定向、证明、导向和监控作用,通过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评价,对其进行价值分析、价值判断。要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性评价机制。首先是对思政课一体化布局的评价。整体布局有没有明确的指向作用,各学段思政课的开展能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是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情况、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高尚的人文素养。不仅包括对思政课教师素质的评价,还包括对党政干部、辅导员及相关服务部门人员素质的评价;复次,对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方案及教材的评价、教学方法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及效果的评价等;最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倡导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多维动态考核体系,以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过程科学化的思政课考核制度。注重制定分学段、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准则,实行大中小差异化评价机制。

此外,要注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包括设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客观的评价资料、便于操作的评价程序等。在评价方法方面,在注重运用传统的定性方法的同时,要结合定量方法,如设定具体的指标体系,运用确切的数字、符号来作为对思政课一体化状况的评价依据。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发展,不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还包括思政课教师、社会相关团体、学生家长、科研工作者等。各主体之间视角各异,彼此沟通,建立交互式的评价网络,使思政课的评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作者:李琰  全讯新2网官网)

[1]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篇:【贯彻“3.18”讲话】全讯官网举行重温“3.18”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会

下一篇:【重温“3.18”讲话】讲好道理 站稳讲台:一名跨学科思政课教师的感悟

关闭